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一股新浪潮的今天,中國長安汽車以“捅破天”的技術勇氣,在2023年10月,99歲高齡的查理·芒格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播客中接受訪問。和過去的很多談話一樣,芒格分享了那些幫助他收獲成績的“常識”,并贊美著他投資的一批好公司。
在談及他投資的一家中國汽車企業(yè)時,芒格說,他們曾一度勸阻這家企業(yè)不要進入汽車行業(yè)。“我認為,這對他們而言是墳墓,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呢?但他們沒有聽從建議,仍然繼續(xù)行動。”
這家企業(yè)就是比亞迪。彼時,靠電池起家的比亞迪已經上市,但仍然是一家小公司,無論是與國際上的老牌汽車巨頭,還是與中國的合資車企相比,僅靠收購一家破產的汽車公司就踏入汽車行業(yè),比亞迪幾乎沒有任何優(yōu)勢,道路充滿曲折艱險。
但當時的芒格也沒想到,這家公司的創(chuàng)始人王傳福“是個天才,他攻讀了工程學博士學位,看一眼其他公司的零部件,就知道怎么制造。”事情之后的發(fā)展很多都在意料之外,這家企業(yè)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,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企。
而芒格所說的比亞迪的起步方式,其實和過去四十年中國汽車產業(yè)的起步方式有許多相似:買來外國品牌的汽車,拆車、學習、創(chuàng)新、升級,造出一輛自己的車。在一個技術、資金、人才都高度密集的行業(yè)里,這聽起來不可思議,但正是以此為起點,中國一步步發(fā)展成了今天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。
1
從國內卷到海外
根據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(xié)會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,2023年,我國汽車出口491萬輛,同比增長57.9%。在連續(xù)15年占據汽車產銷第一大國的位置后,中國又首次超過日本(2023年出口442萬輛),成為全球汽車出口量第一的國家。這無疑是中國汽車制造業(yè)的一個里程碑,也是中國汽車產業(yè)走向星辰大海的一大步。
汽車產業(yè)人才、技術、資金密集,對產業(yè)鏈上下游帶動強,對GDP貢獻高,被稱為“現(xiàn)代工業(yè)皇冠上的明珠”。近一個世紀以來,發(fā)達國家曾進行多次制造業(yè)轉移,但汽車一直作為高附加值的支柱產業(yè)被保留在本國重點發(fā)展。汽車的大批量出口,被視為一個國家制造業(yè)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(xiàn)。
過去一年,從上海外高橋港區(qū)的海通國際汽車碼頭、煙臺港碼頭,到廣州港南沙汽車口岸,再到新疆伊犁毗鄰哈薩克斯坦的霍爾果斯口岸,都停滿了等待被運往海外的汽車。甚至,車企為了減少隨著出口不斷增加的運輸成本,訂購大型滾裝船也一度成為行業(yè)關注的熱點。
在2023年出口的491萬輛汽車中,新能源汽車(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)成為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:一共出口120.3萬輛,同比增長77.6%,占總出口量的24.5%。
隨著各家新能源車企紛紛公布出海計劃,可以預見,在2024年的汽車出口中,新能源汽車將占據更大的比重。新能源汽車也正在和光伏、鋰電池一起,組成出口“新三樣”,成為新的出口增長極。
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(fā)展,馬斯克在特斯拉2023年四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就曾表示,“中國車企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。我認為它們將在中國以外取得重大成功,而這取決于建立了什么樣的關稅或貿易壁壘。如果沒有貿易壁壘,中國汽車制造商將干掉其他世界上大部分車企。”
一邊是汽車出口如火如荼,另一邊,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卷成一片紅海。
2月19日,比亞迪在春節(jié)后開工的第二天,便宣布A級新能源轎車秦降價的消息,秦Plus榮耀版DM-i車型起售價下探至7.98萬元。隨后,五菱星光、長安啟源A05、吉利帝豪L、哪吒X與哪吒AYA系列等同價格段車型紛紛跟進,降價幅度從幾千到數(shù)萬元不等。緊跟著,又有比亞迪宣布漢、唐車系降價,特斯拉Model Y 和 Model S 降價.....
過去的2023年,汽車市場的價格戰(zhàn)就已經貫穿全年,品牌間不時“擦槍走火”。今年一開年就掀起降價狂潮,不難想象,2024年將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更加殘酷的淘汰賽。
汽車產業(yè)高度依賴規(guī)模優(yōu)勢,當銷量越來越集中在頭部少數(shù)幾家車企時,后者的供應鏈、管理、市場等成本都將大幅壓縮。接下來,頭部品牌持續(xù)讓利降價,就將使銷量處于劣勢的品牌承受巨大考驗——跟著降價,毛利一壓再壓,乃至賣一輛虧一輛;不降價,銷量持續(xù)走低,更快地被擠下牌桌。
2023年,只有比亞迪、理想汽車、吉利等幾家車企完成了年初設定的銷量目標。即便是頭部品牌,當國內新能源市場越來越趨于飽和,也必須向海外開拓增量市場。
在2023年10月宣布啟動歐洲出海計劃時,哪吒汽車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、CEO張勇坦言:“早進還有先發(fā)優(yōu)勢,晚進可能會更難。對我們來講,無論多難都要進去(歐洲市場)。”這可能是當下大多數(shù)新能源車企的心境。
2月底剛剛揭幕的日內瓦車展上,王傳福帶領比亞迪一眾高管,在自家展臺向歐洲用戶推介比亞迪的 DM-I 混動技術和多款新能源汽車,也顯示著頭部車企對歐洲市場的期待。
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麥肯錫剛剛發(fā)布的研究報告《駛向2030: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格局與展望》,到2030年,全球乘用車市場規(guī)模預計將超過8000萬臺,其中新能源滲透率將達50%。而即便在歐洲這種汽車工業(yè)相對發(fā)達的地區(qū),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尚在25%左右。
當國外巨頭在電動汽車發(fā)展道路上搖擺不定、波折不斷,如蘋果放棄造車、奔馳放棄2030年前在主要市場全面轉向銷售電動車的計劃,早早起步并建立了產品創(chuàng)新優(yōu)勢的中國新能源汽車,勢必將成為填補全球巨大市場空間的中堅力量。
在海外,消費者“加價”涌向中國新能源汽車
2
從以市場換技術,到以技術換市場
1、換道超車
2023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,廣汽豐田推出第9代凱美瑞汽車,執(zhí)行副總經理文大力在介紹豐田的技術創(chuàng)新時,在展臺的大屏幕上亮出一行字:" 合資不是落后代表,它有著成熟的穩(wěn)重,也有后發(fā)的韌性。"
對中國汽車發(fā)展脈絡稍有了解的人,看到這些不免生出“時過境遷”之感:僅僅幾年時間,如廣汽豐田這樣的合資車企,就從幾十年的技術引領者,變成了要奮起直追的一方。而這背后的最大變量,便是新能源汽車發(fā)展幫助中國汽車產業(yè)完成的“換道超車”。
改革開放后,中國汽車產業(yè)基礎薄弱,技術落后,中國通過大力推進外國汽車品牌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(yè),“以市場換技術”,才得以快速替換掉工廠里落后的工具、零件。在學習歐美造車技術的過程中,中國汽車產業(yè)慢慢實現(xiàn)了零部件的國產化,并建立起完善且強大的汽車供應鏈集群。
2003年,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國,但多以低附加值的生產制造為主。直到汽車產業(yè)實現(xiàn)從發(fā)動機驅動到電池驅動的結構性轉變,中國逐漸掌握了新能源汽車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等核心技術,汽車產業(yè)鏈持續(xù)升級,從產品設計到動力電池、智能座艙等,都已經領先甚至遠遠領先于海外。
更大的不同還在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力和品牌力的提升。在燃油車時代,許多民營品牌只能生產和銷售10萬元左右的低價車,而進入新能源汽車的跑道之后,很多新勢力品牌一開始就進入了20萬以上的中高端市場。
幾年前,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(fā)展會對合資車企造成壓力,還被認為是一句玩笑。到今天,新能源車企在產品、價格上的激烈競爭,對合資品牌形成壓制幾乎已經成為事實。某新勢力車企一位高管甚至公開調侃:“我們再努力幾年,讓大家不努力就能開得起B(yǎng)BA。”
而當在中國激烈的市場拼殺中生存下來的新能源汽車,登陸海外市場,對許多本土品牌的產品幾乎是碾壓式的競爭。
2023年,歐洲銷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車是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。之后,便是大眾ID.4、菲亞特500E、MINI COOPER SE等歐洲本土車型。
在WLTP工況下,菲亞特500e最長續(xù)航里程為190公里,MINI COOPER SE的續(xù)航為230公里。而同樣工況下,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續(xù)航里程已經躍過500公里。
過往,中國出口的汽車,主要以主打性價比的乘用車為主,比如上汽的名爵zs、奇瑞的瑞虎8、吉利繽越,都在10萬元左右。今天,這些仍然是中國汽車出口的主力。但在此之外,越來越多的中高端新能源車型出口到海外,并動輒以兩三倍于國內的價格,被海外用戶買走。
以比亞迪為例,作為2023年出口表現(xiàn)最亮眼的國產新能源車型之一,比亞迪的緊湊型SUV ATTO 3(即國內的元PLUS)在國內的起售價為13.58萬元,而其在歐洲市場,預售價為3.8 萬歐元,約合30萬元人民幣,之后更是漲到4.7萬歐元,接近37萬元人民幣。3月4日,比亞迪在國內推出元PLUS榮耀版,起售價11.98萬元,而其近日在日本上市的改款車型價格為450萬日元,將近22萬元人民幣,是國內價格的近一倍。
哪吒V在印尼的售價為3.79億印尼盧比,約合人民幣17.4萬元,而其在國內的起售價約為7.4萬元。
在荷蘭,極氪001的起售價為59490歐元,約合人民幣47萬元。而在國內“一卷再卷”的市場中,2月底發(fā)布的全新款極氪001的起售價“只有”26.9萬元。
在中國,上汽大眾ID.3的入門價格為12.59萬元,而在大眾汽車的大本營歐洲,購買一輛大眾ID.3的起步價為3.99萬歐元,折合成人民幣超過31萬元,是國內價格的將近2.4倍。
40多萬的理想L9被貿易商出口到俄羅斯,一度被賣到上百萬元的高價。
在燃油車時代,中國車主加價購買外國品牌的豪華車,今天,海外車主似乎在以同樣的熱情涌向中國新能源汽車。
中國新能源汽車國內外價格對比(不完全統(tǒng)計)
中國新能源汽車國內外價格對比(不完全統(tǒng)計)
2、從貿易出口,到本土化運營
兩三倍于國內市場的售價,證明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,不過,這些差價卻未必都轉化為了汽車品牌方的收入。今天,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出口仍然以貿易出口為主,即貿易商直接將整車出口到國外,或將零部件出口到海外,再完成組裝。
從海關報稅、運輸、當?shù)厥袌稣J證,再到海外經銷商的銷售交付、售后服務等,都是海外用戶需要支付的額外成本。許多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品牌、規(guī)模還未在海外建立優(yōu)勢,讓渡更多利潤給當?shù)亟涗N商,讓后者來完成營銷、交付、售后等工作,是眼前更優(yōu)的選擇。
而新能源汽車要將在國內的優(yōu)勢盡可能地復制到海外,減少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直接在當?shù)赝顿Y建廠,建立起自己的生產、銷售網絡,才能有更低的造車成本和更強的長期競爭力。
在燃油車時代,汽車企業(yè)不直接接觸用戶,也幾乎不影響汽車銷售,但在主打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上,無法直接觸達用戶,并根據當?shù)赜脩粜枨筮M行產品迭代,就將成為競爭的極大短板。
2月7日,商務部等9部門發(fā)布《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(fā)展的意見》。其中提到,鼓勵新能源汽車及其供應鏈企業(yè)高效利用全球創(chuàng)新資源,依法依規(guī)在海外設立研發(fā)中心。因地制宜加強與海外相關企業(yè)合作。引導新能源汽車及其供應鏈企業(yè)發(fā)揮自身優(yōu)勢,在相關國家進行技術合作,構建各方共建共享的產業(yè)鏈供應鏈體系。
從貿易出口,到產品、制造、品牌、營銷、服務的本地化,將是中國汽車出口的真正升維。
過去幾年,在東南亞、歐洲、中東、中亞、南美,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和動力電池廠商開始越來越多地在當?shù)卦_@其中的不少發(fā)展中國家,受益于發(fā)達國家的制造業(yè)轉移,有相對較好的工業(yè)、制造業(yè)基礎;他們也以優(yōu)惠的政策歡迎甚至要求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(yè)在當?shù)赝顿Y建廠,以幫助其拉動上下游產業(yè)鏈,創(chuàng)造更多的就業(yè)機會。
比如,作為東南亞地區(qū)最大的汽車生產國,泰國具備完善的整車組裝與制造能力,年均產能近200萬輛,占東南亞汽車市場的一半左右。泰國不僅有較完善的汽車產業(yè)鏈,產業(yè)勞動力資源也相對豐富。
在燃油車時代,中國車企就已經開始嘗試在海外投資建廠,比如,一汽曾探索在墨西哥設立工廠,但也經歷頗多波折。直到2013年,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倡議真正為中國車企在海外投資經營,打開了局面。近兩年,新能源車企和電池廠商海外建廠已經開始扎堆出現(xiàn)。
2022年4月,寧德時代宣布將通過子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投資近40億美元,建設動力電池產業(yè)鏈項目。
2022年8月,寧德時代宣布在匈牙利布勒森市投資建設新能源電池產業(yè)基地,總投資不超過73.4億歐元,這是寧德時代在海外的第二大基地。
2023年3月,哪吒汽車宣布在泰國曼谷建立首個海外工廠,它將成為哪吒汽車制造右舵電動汽車,出口東南亞的重要基地。
2023年3月,比亞迪泰國羅勇府工廠正式奠基,預計2024年開始投產,年產能約15萬輛。
2023年4月,長安汽車宣布計劃在泰國投入98億泰銖(近20億人民幣),打造其第一個右舵電動車海外生產基地。
2023年6月,寧德時代發(fā)公告稱將與泰國Arun Plus合作建設海外電池生產中心。
2023年7月,長城汽車旗下的蜂巢能源,宣布其泰國工廠正式開工建設。
2023年12月,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打造新能源整車制造基地,主要生產在歐洲銷售的乘用車車型。
目前,中國新能源車企和動力電池廠商集中建廠的這些地區(qū),都有著相對友好的對華投資政策和較大的貿易優(yōu)勢。比如,匈牙利是首批和中國簽署“一帶一路”協(xié)議的歐盟國家,且與歐盟、加拿大、韓國等多個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(xié)定,可以為在當?shù)厣a的汽車出口提供更多優(yōu)勢和機會;泰國政府同意為電動汽車生產商提供長達8年的企業(yè)所得稅豁免權,以及在2025年底前免除電池、電動汽車驅動電機、電動汽車壓縮機等關鍵零部件的進口稅,并承諾補貼汽車廠商的電力成本。
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投資建廠,也要滿足讓本地受益的需求。仍然以比亞迪為例,2023年7月,比亞迪及巴西巴伊亞州政府共同宣布,將投資30億雷亞爾(約合45億人民幣),在卡馬薩里市設立由三座工廠組成的大型生產綜合體,分別用來生產混動和純電汽車、電動巴士和卡車底盤,以及鋰和磷酸鐵加工。比亞迪在新工廠的聲明中表示,將優(yōu)先選擇巴西本地供應商合作。
在海外,消費者“加價”涌向中國新能源汽車
3
未來與挑戰(zhàn)
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(xù)提升的海外競爭力,對一些地區(qū)是機會,對一些地區(qū)卻可能是“致命威脅”。
2月29日,美國總統(tǒng)拜登發(fā)布“關于應對美國汽車行業(yè)國家安全風險”的聲明,其中提到,“中國的政策可能使其汽車充斥我們的市場,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......今天,我宣布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動,以確保在美國道路上行駛的、來自中國等受關切國家的汽車不會損害我們的國家安全。我已指示我的商務部長對采用受關切國家的技術的互聯(lián)車輛進行調查,并采取行動應對風險。”
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逐步走向世界之時,類似拜登發(fā)言中傳達出的貿易保護主義的“攔路石”已經在陸續(xù)出現(xiàn)。
2023年9月,歐盟宣布發(fā)起對產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,并在2024年1月派出三名調查人士,到達通過抽樣確定的比亞迪、吉利和上汽三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所在地調查。
如果調查證實,這些在中國生產并向歐盟國家出口電動汽車的企業(yè),獲得了中國政府補貼,并可能對歐盟內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健康有序運行造成損害,那么歐盟將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到歐盟的關稅。
2023年10 月,歐盟的碳邊境調節(jié)機制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,簡稱“CBAM”)正式試運行,被稱為全球首個“碳關稅”。
此次機制主要針對電力、鋼鐵、鋁業(yè)、水泥、化工、氫六大行業(yè)。但汽車產業(yè)被認為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“征稅”對象,這意味著中國汽車企業(yè)可能面對高額的“碳關稅”,從而進一步喪失出口歐盟的成本優(yōu)勢。
無論是貿易保護、反補貼,還是以環(huán)境保護為名的“碳關稅”,都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。問題如何解決,需要中國整個汽車產業(yè)的進一步摸索。
關于探索問題的解法,美團創(chuàng)始人王興有一個被廣為流傳的方法論:對于一個問題,先判斷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。如果是老問題,一定有人解決或嘗試解決過,那么標桿是誰,找到這個標桿照著學就好。如果是新問題呢?一般沒有新問題。
在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百年歷史上,貿易保護的阻礙,也不乏先例。50年代就開始向美國出口汽車,但直到70年代才真正打開美國大眾市場的豐田,也曾遭遇美國的種種限制。
單從產品力出發(fā),從進入美國市場,豐田就是通用、福特等汽車廠商的有力競爭者。除了在70 年代石油危機時向美國輸出省油的緊湊車型之外,豐田還針對美國消費者的需求、喜好,推出過多款耐用的皮卡車型。但因為沒有在當?shù)厣a,豐田出口到美國的汽車一直受到嚴格的數(shù)量限制。
豐田找到福特,希望可以與其合資建廠,但遭到后者拒絕。直到1984年,豐田和通用汽車組建合資公司NUMMI,才得以繞開進口數(shù)量限制,降低自身的生產和運輸成本,進一步擴大在美國市場的優(yōu)勢。但即便如此,與通用的合資建廠還遭遇了福特和克萊斯勒聯(lián)合訴訟的阻撓。最終美國法院判定,NUMMI工廠年產量不得超過25萬輛,且合資期限為12年,直至1993年才取消該限制。
對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(yè)來說,在當?shù)亟⒀邪l(fā)、制造、銷售、售后體系,可能遭遇如豐田當年的波折,卻也是不可繞過的選擇。
在海外,消費者“加價”涌向中國新能源汽車
4
結語
中國汽車產業(yè)日新月異的飛躍提升不過是近二十年的事情,這背后,是一代汽車人的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不懈奮斗。李書福曾回憶早年創(chuàng)辦吉利汽車的歷程:“我決定要研究、生產汽車,除了我自己信,還有少部分人信,真沒有太多的人相信。”這句話,更像是中國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注腳。
1998年,在拆解了多輛汽車進行學習、改造之后,吉利汽車的第一批 100 輛“吉利豪情”下線,但這批“灰進得來,水也進得來”的汽車并沒有得到市場認可,這100輛“吉利豪情”被李書福用一輛壓路機直接碾碎。到了第二年,吉利生產和銷售了1600多輛汽車,2000年,吉利汽車的銷量超過1萬輛。
2004年,剛剛收購秦川汽車拿到造車資質的比亞迪,開發(fā)出一款代號為“316”的車型,經銷商在看到汽車后,用沉默表達了質疑與否定。隨后,王傳??车?16項目,上億的研發(fā)費用付諸東流后,比亞迪又在第二年推出了比亞迪F3,并在不到一年時間里,賣出了10萬輛。
2023年5月,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,一位外國網友轉發(fā)了一段多年前馬斯克評價比亞迪汽車的視頻。視頻中,主持人問道:“你如何評價比亞迪?”馬斯克沒有直接回答,而是直接大笑。隨后又反問道,“你見過比亞迪的車輛嗎?我不認為比亞迪有什么好的產品。”隨后,馬斯克轉發(fā)此條推文并評論道,“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,如今,比亞迪的汽車極具競爭力。”
就在馬斯克評論這條推文的3個月后,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,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。比亞迪,再也不是那個曾經被馬斯克嘲笑的車企。
芒格生前最后一次公開談起比亞迪時說,“每個公司都曾遭遇過很多麻煩和損失,它們(比亞迪)也遇到了可怕的麻煩,制造了錯誤類型的車輛,犯了很多錯誤。但幸運的是,它們處于電動汽車行業(yè)的前沿。”這適用于當下中國許多新能源車企,如今它們正在集體前行,駛向星辰大海。